返回

2020年12月06日

风起十八洞 精准扶贫看湖南
——决战决胜2020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 全国党刊全媒体采访调研活动见闻
作者:本刊记者 何青芳 来源:共产党人22期微站

十八洞村村民石拔哑露出幸福的笑容.jpg

十八洞村村民石拔哑露出幸福的笑容

  11月9日,决战决胜2020——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全国党刊全媒体采访调研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启动。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40多家党刊百余名编辑、记者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吉首市朗坪村和隘口村,常德市桃源县等地,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湖南省担负精准扶贫首倡之责、展现首倡之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魅力景象,感受“精准扶贫”这一理念的磅礴力量。

高位推进 十八洞村蝶变精准脱贫样板村

十八洞村的幸福路.jpg

十八洞村的幸福路

  “进屋后,总书记看了粮仓,问我粮食够不够吃?种不种果树?养不养猪?他还走到猪栏边,看我养的猪肥不肥。”今年71岁的石拔哑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时和自己交谈的细节。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是武陵山区腹地的一个苗族聚居村,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曾经的十八洞村处于极度贫困状态,通往村子的是一条挂在山壁的羊肠小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村子里几十户人家的木屋依山而建,低矮陈旧、歪歪斜斜,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辛苦到头,日子却依旧过得贫苦不堪。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十八洞村自此蝶变,短短几年时间,从偏僻落后的苗寨变为远近闻名的精准脱贫样板村。 

  当年的石拔哑老人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住房破旧,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品。7年过去了,石拔哑老人的家里大变样,居住的木屋修葺一新,电冰箱、平板电视等家电一应俱全,过去简易的茅厕现在也改成了抽水马桶。更让她想不到的是,随着村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不但有了产业分红,还吃上了“旅游饭”。“苦日子终于到了头,这都是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路。”在讲解员的翻译中,石拔哑老人的感激和喜悦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记者。

  7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有多条增收渠道,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吃住不用愁,衣着有讲究;增收门路广,票子进衣兜;天天像赶集,往返人如流;单身娶媳妇,日子乐悠悠。”十八洞村人用歌声唱出了生活的甜蜜和幸福。

  从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十八洞村人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湖南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7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首要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明确省委是“总前委”、市委书记是“纵队司令”、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是“主攻队长”、村党支部书记是“尖刀排长”,层层压实责任,向贫困发起总攻。

  建立省领导常态化联点督查脱贫攻坚机制,要求领导干部带着感情和责任深入开展“三走访三签字”。出台驻村帮扶“二十一条”,按照“尽锐出战”要求,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所有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动员全省63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对象“结亲”,实现了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省内14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县(市、区)与14个贫困县开展对口帮扶和“携手奔小康”行动……7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积极作为,不辱使命,全省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进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截至2019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9.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6%,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165元增加到2019年的10938元,年均增长14.12%。

“精准”赋能 三湘大地绘就幸福新画卷

依托苗绣技艺,坪朗村的巧媳妇们“绣”出幸福生活.jpg

依托苗绣技艺,坪朗村的巧媳妇们“绣”出幸福生活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从此,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在湖南省各贫困地区迅速全面开展,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摘掉了穷帽子,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八洞村人均耕地只有0.83亩,并且地块零碎分散,无法规模利用,就转变思路搞“飞地经济”;村里的山泉水甘洌洁净,富含矿物元素,就利用资源入股,与企业合作建成十八洞山泉水厂;村里自然风光秀丽,林草资源丰富,苗族文化保存完好,就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这条主线,按照农旅一体化的思路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产业体系……回望十八洞村的产业发展之路,更能让人体会到“精准”二字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意义所在。

  位于湘西州吉首市西部的坪朗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1%。近年来,坪朗村借助“精准扶贫”的春风,以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为依托,通过挖掘和帮扶能人创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能人点对点帮扶贫困户,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效应,探索出一条文化与产业相结合的脱贫致富好路子。

  而与坪朗村相隔几十公里的隘口村,曾经守着“金山”过着苦日子,是吉首市74个贫困村之一。几年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隘口村因地制宜,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选准湘西黄金茶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举全村之力念好“精准”诀、做好茶文章,把隘口村建成“湘西黄金茶第一村”。同时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加快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形成了“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新格局。曾经被贫困压得抬不起头的隘口村人挺直了腰杆,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常德市桃源县杨溪桥镇,为了让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摆脱贫困,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杨溪桥镇党委在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的同时,“准抓”后续帮扶,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如今,在青山绿水旁,便利繁华的城市生活触手可及,搬出大山的村民们开始了新的生活,向着幸福出发。

  “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要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7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讲话精神,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全力出击。

  ——产业扶贫,斩断穷根。全省布局打造贫困地区七大“千亿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扶贫重点项目6000余个,带动306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生活。探索出“楼上生活、楼下生产”“人员下山、产业上山”“进村入社、村社共管”等后续扶持模式。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69.4万人的搬迁建设任务。

  ——生态保护,呵护青山绿水。全省选聘3.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实现省级以上贫困县生态护林员项目“全覆盖”,带动近10万贫困人口脱贫。

  ——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省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万多所,总投入21.45亿元建设100所“芙蓉学校”,实现了学生资助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

  ——兜底保障,兜得牢靠。采取综合措施分类保障97.6万名社会救助兜底对象。

  放眼三湘大地,脱贫攻坚最鲜明的特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精准”二字。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扭住精准扶贫方略不动摇。坚决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聚焦发力,精准做好顶层设计,精准抓好分类帮扶,一个个直指靶心的精准之策,让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大幅提升。

创新引领 首倡之地展现首倡之为

“湘西黄金茶第一村”隘口村的万亩茶园.jpg

“湘西黄金茶第一村”隘口村的万亩茶园

  要努力闯出“不栽盆景,不搭风景”“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2013年11月视察湖南省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同时也赋予湖南省以重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村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要求。村里决定先从精准识别开始,这在当时还没有先例。”时任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告诉记者。

  “户主申请、群众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这是十八洞村摸索出精准识别贫困户的“七步法”;“家里有拿工资的不评,在城里买了商品房的不评,在村里修了三层以上楼房的不评……”这是十八洞村总结出筛选贫困户的“九不评”。2014年初,十八洞村率先探索出“九不评”“七步法”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542人,家家户户都服气。

  扶贫必先识贫。找准扶贫对象,方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以“九不评”“七步法”为蓝本,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下发《全省贫困村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形成了识贫、校贫、定贫的精准识贫工作机制,这一经验在全国得以推广。

  而这样的创新举措,在湖南省不是个例。

  创造性地蹚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在全国率先推出“财银保”,撬动扶贫产业贷款,覆盖51个贫困县;率先推出“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的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放贷205亿元;建立劳务协作“三张清单”(任务清单、稳岗清单、责任清单)和全国首个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市场;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试点,成功搭建社会捐赠者与受捐者双向互动和有效对接平台;在全国首创脱贫攻坚“三个落实”动态管理监测平台,利用大数据平台,对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进行监管……7年来,以十八洞村为代表,湖南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不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开发经验和模式,一个个富有“含金量”的首创之举,被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作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介,“精准扶贫”从十八洞村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反贫困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首倡之地展首倡之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鼓足劲,加油干,奔小康。”书写在十八洞村路边的鲜红标语,不仅道出了十八洞村人的心声,更向世人展示了湖南省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的密码所在。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的脱贫攻坚战中,湖南省一路高歌,阔步前行。G

  责任编辑:沈 阳


 

责任编辑:胡亦茹     编辑:胡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