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年08月26日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来源:《共产党人》第十四期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提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这既是对宁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使命任务的准确把握,也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创新理论与宁夏实际相结合的务实举措。宁夏把“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作为“三区建设”之一全力推进,必将更好地发挥民族团结和睦的优势,推动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重要保障。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内在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全区上下必须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对宁夏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保障和动力,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应有之义。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对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使命任务的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是民族地区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对做好宁夏民族工作寄予厚望并作出重要指示,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宁夏实际,提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不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为全国大局作贡献。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创新理论与宁夏实际相结合的务实举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宁夏历来有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新征程,自治区党委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旨在主动担当政治责任,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水平,推动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宁夏力量。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落实好“三个全面”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纲”,立足宁夏实际,提出了“三个全面”的重点任务,真正体现了抓“纲”带“目”,“纲”“目”相长。

  全面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分众化宣传教育,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各族群众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打造文化认同载体,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族人民坚定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全面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广泛开展社区邻居节、“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活动,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形成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坚决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定期排查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以积极构建“5585”创建模式为牵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的创新推进,体现出宏观原则先立、中观政策跟进、微观工作深入的特点。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积极构建“5585”创建模式,旨在把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聚焦“五大目标”,确保创建工作靶向发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对标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要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显著拓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示范创建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五大目标开展创建,体现出鲜明的目标导向。

  实施“五大工程”,确保创建工作突出重点。把思想教育引导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五大工程,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坚定“五个认同”,汇聚形成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纽带。

  开展“八大行动”,确保创建工作落地落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建设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升、法治保障同权、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民族工作夯基培才”八大行动,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法治基础等,注重创建工作提质增效,注重基层民族工作机构设置、人才培养,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健全“五项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机制保障。健全完善“组织领导、考核评价、督促检查、协调联动、激励促进”五项机制,加强和完善党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各部门协调联动。科学制定考核评价细则,完善激励机制。切实发挥人大执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业务部门专项监督机制的作用,促进各族人民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共建共享中得到实惠、增进团结,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执笔人:马晓梅)

  责任编辑:何青芳


 

责任编辑:     编辑:花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