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年12月06日

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区情研究中心 来源:共产党人22期微站

巨能机器人变速箱壳体数字化车间.jpg

巨能机器人变速箱壳体数字化车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廓清我们在扩大开放问题上的思想认识,增强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增强开放意识。一个时期以来,宁夏在开放发展上有很多困难和挑战。面对较差的条件和较多的困难,是把压力变成动力,知难而进、自强不息,还是安于现状、消极等待?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和回答的问题。路是人走出来的,事业是人创出来的。有些工作我们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肯定是干不成的。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有信心才有勇气,有信心才有力量。悲观失望、自怨自艾只会使我们徘徊不前。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两次提出的“宁夏地处西部内陆,虽然不沿边、不靠海,但照样具备开放的条件”的重要论断,破除开放发展“不是时机、没有优势、难成气候”的错误认识,不封闭、不僵化、不守旧,树立开放思维、敞开开放胸怀、弘扬开放精神,把差距看做潜力,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走出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开放发展之路。

  抢抓开放机遇。作为不沿边、不靠海、开放度低的内陆省区,宁夏如何抢抓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如何突破地域、环境、条件的硬约束,激发开放活力?机遇是流动的资源,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够在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赢得主动。挑战和机遇从来就是并存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关键看如何把握和应对。如果知难而进、趋利避害,就能够把握机遇、掌握主动;如果悲观失望、无所适从,就会痛失机遇、陷入被动。任何停步不前、故步自封或者观望犹豫、畏首畏尾都会错失发展的机遇。要善于从眼前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结合宁夏开放发展的实际,把中央和本地区的发展思路聚到一起,将个性问题共性化,区块问题区域化,点上问题面上化,争取更多政策倾斜。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借力发挥,积极融入全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有效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用足针对性政策、用活差别性政策、用好普惠性政策,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扩大对外开放。正视宁夏开放型经济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的区情实际,着眼全球分工,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壮大开放型产业、建设开放型园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有效打造开放平台,从经济角度出发办好中阿博览会,持续提升中阿博览会平台作用,促进各省区市与阿拉伯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加快推进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集海关、税务、外汇、商务、市场监管、邮政、金融等于一体的跨境电商监管服务平台,建立事前监管、事中控制、事后可追溯的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推动银川综合保税区与河东国际机场融合发展,培育建设临空产业集聚区。争取国家支持设立中国(宁夏)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坚持对标国际、开放引领原则,落实国务院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切合银川综合保税区发展实际需求的政策措施,支持和激励保税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着眼于解决全区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约束和进一步改善环境的问题,创新开放机制,优化开放环境,推动投资服务便利化、贸易服务便利化、金融服务便利化。

  畅通开放通道。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国家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推动通道沿线省(区、市)海关、港口、铁路等部门加强协作,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形成全程“一票制”通关模式;主动参与“陆海新通道统一运营平台”建设,建立完善通道沿线省(区、市)资源共享、政策互惠、优势互补的陆海新通道合作机制。加密完善高速公路省际出口通道,完善省际出口、提升通道能力、提高过境效率、加强路网衔接。提升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综合功能,加快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建设,推进公铁联运、铁海联运模式,加强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合作,统筹协调并稳定运行国际货运班列,加强回程货源组织,不断提升运行效益,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区域枢纽。

  加强区域合作。拓展与陕、甘、蒙等毗邻省区的合作,围绕经济协作、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交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污染联防联治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发展。加强与黄河“几”字弯城市的互动发展,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为核心,构建黄河“几”字大弯区,强化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黄河流域省区协作,遵循“平等互利、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各方比较优势,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交流合作,密切与周边省区合作共赢,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吸引更多大项目、大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来宁投资,提升各类园区开放合作水平,增强区域发展的开放性、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G

  (执笔人:李 喆)

  责任编辑:章 立


 

责任编辑:胡亦茹     编辑:胡亦茹